中国微企网
小小花生加工成美味食品还漂洋过海远销国外 江门鹤城居民靠花生致富
发布日期: 2021-08-17 15:04:38 来源: 羊城晚报

“它虽然不好看,可是很有用。”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《落花生》,以这样一句话概括了花生的朴实无华。而这一句话,在江门鹤山市鹤城镇得到印证:当地将小小的花生加工成美味食品,年产过万吨,产品远销省外及国外。鹤城当地人靠着花生致富,农村里“户户建新房、村村有美景”。

花生产业曾兴盛后陷入低谷

鹤城镇鸡仔地村村民张国良介绍,上世纪70年代末,鹤城镇南中、南星、南洞村开始大面积种植花生,所有村民基本都从事花生种植。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许多农户以“一灶一锅一炉”开设家庭式作坊,主要生产咸干花生。当时,农户基本已不再种植花生,原材料从外地引进。在兴盛时期,鹤城镇有了“花生街”,成为重要的花生及深加工产品储存中心和交易市场。这里商业和服务业兴旺,商贾云集,夜市经营至凌晨。

但在2000年前后,由于鹤城镇大部分花生加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,以代工为主,而经销商打价格战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久而久之,传统方式生产的花生不再受市场青睐,鹤城镇绝大部分花生加工厂陆续关闭,当地的花生产业陷入了低潮。

开发自有品牌重振产业雄风

鹤山市仔仔食品厂负责人赖双平对那段苦日子记忆犹新,一家三代都做花生生意的他,也在那个时候熬不住,把花生加工厂关掉。但他对于本地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花生生产并没有失去信心,和一群同龄人一道走市场、看销路、思考出路。2010年,赖双平在家乡开办了鹤山市仔仔食品厂,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。而当地有不少厂家也纷纷从那时开始,走上了类似的发展道路。

鹤城花生产业开始复兴。甜酒花生、蒜香花生、五香花生、山核花生、原味花生……一系列产品开始向中高端市场进军,包装更讲究,产品更精致,重新获得了市场的青睐。2017年,赖双平成功研发出陈皮花生,鹤城花生再出拳头产品。他说,陈皮花生已经成为仔仔食品厂乃至整个鹤城花生产业的主打产品。去年,他的食品厂光是陈皮花生的产量就已经超过100吨,产值达600多万元。

小小花生漂洋过海卖到国外

近几年来,在鹤山市政府和鹤城镇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,当地花生产业走上了升级之路。传统的手工生产设备升级成了一套套大型自动化机械设备,加工厂规模也越来越大。赖双平就表示,近两年他共投入了近千万元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,改善生产工艺,扩大了产能。

据统计,目前,鹤城镇每年能够生产不同口味的花生食品过万吨,而且还开始生产食用花生油等高附加值产品,产品风行湖南、福建、贵州和上海等地,有的还漂洋过海,卖到智利、马来西亚等国家。

花生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

花生产业搞上去了,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。

在鹤城嘉禾花生食品厂,工人大都是当地的村民。他们有的负责挑选原材料花生,有的负责打包装箱。村民们表示,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,也兼顾了照顾家庭,可谓一举两得。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许多村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可以在家门口就业,他们主要从事花生挑拣工作,每个月的工资有数千元。”

鸡仔地村村民廖阿姨在村里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。她的工作很简单,就是从刚加工好的花生里挑拣出品相不好的花生,然后把挑拣好的花生装袋。廖阿姨很满足,朝八晚五,收入稳定,“时间比较自由,收入也可以,可以帮补家里,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环境。”

保留“花生街”建设绿色长廊

靠着花生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,鹤城镇各个村的村民们都拥有了稳定的收入,日子越过越好。物质生活富裕的村民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富足。

在Y086县道旁,一幢幢崭新的楼房都是村民们靠花生致富而建设起来的。同时,一些旧建筑也见证了“花生街”曾经的辉煌。鹤城镇南星村党支部书记张德昌介绍,依托“一村一品”,当地政府准备在保留“花生街”旧建筑原貌的基础上,加强绿化建设,将这段路打造成为有历史韵味的“绿色长廊”。(记者陈卓栋通讯员鹤山宣谭耀广)

资讯播报
精彩推送